ADD:
武汉市武昌区绿地国际金融城楚峰大厦16F
TEI:
180 6255 2028 / 027 8818 5051
E-mail:
wh@whhy.cn
1、社会学角度与经济化手段相结合
城镇运营不应只关注“立竿见影”的产业与经济效益,城镇资源在二次创新与重组发展中,更应该站在社会系统全盘考虑。发展好比发展快重要,可持续发展比突破性、跨越式发展重要。
城镇运营只有发展蓝图还不够,必须以经济手段去实现才符合经济规律,所以城镇发展过程中,以顶层设计蓝图为总纲,辅以成型的经济模式和商业产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用“公益心”做“公利事”
城镇运营要用“公益心”做“公利事”,只有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经济规律。这两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没有公益心的运营商,只管短期效益,形象工程、圈地折腾、卷钱就走,给地方丢下烂摊子,或以破坏环境损伤公共利益来获取自身发展机会,不可持续;城镇运营实施的行为本质上又是一个技术活,它要靠“公利”的商业模式,不只是单赢和双赢,更是多赢;把从事相关产业领域与建设领域的企业都整合起来,按照系统的公利模式,有序地抱团发展,这样才有经济体愿意加入,自然就能产生系统运营价值。
3、资源匹配模式影响边际效益
伴随城镇化发展,很多企业纷纷转型为运营商角色。城镇运营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专利,是一群企业的经济共享共生的新机遇。如果一片新发展区域本质上只交给一个企业全盘投资建设与开发运营,势必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难以形成更大的边际效益,所隐含的经营风险可能会更大。因此城镇运营需要统一规划、分项目、分领域运营,以保障各类更专业公司的直接投入与互动。
4、从片面深刻到全面深刻
相对而言,某一方面专家是深刻的片面,而城镇运营则需要全面的深刻。城镇运营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技术团队、一两个投资公司所能完成的事情。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专长,但在另一个领域未必专业,要实现跨界效益最大化更难,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壁垒,更由该企业的基因和盈利模式所决定。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上,不同机构有着不同机构的特征;在中国无论从策划、规划、设计、投资、营销、产业、开发建设、新技术等方面都有非常多优秀的公司和专家,都有相当丰富专业的成熟经验,但却缺少将其整合打通的技术集成机构。
当产业遇到地产、当文化遇到城改,当生态遇到建设、当金融遇到公共福利、当新文化遇到旧文化,当局部利益遇到整体利益,当传统生活方式遇到新技术,当不同领域的大师们、科学与技术专家、社会学家、城镇原住民、产业运营商、资本商们在一个平台上沟通时……跨界创新应运而生。这时候,需要的是平和对话,尊重科学,融合创新,以及对系统技术与“城镇化公利共生经济模式”的彼此认同与研究探索。
城市运营技术服务
“投资人+金融+产业+运营”招商服务
城市运营数智服务
武汉市武昌区绿地国际金融城楚峰大厦16F
wh@whhy.cn
180 6255 2028 / 027 8818 5051